讲座开始,邓老师揭示了当前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矛盾,即课题申请与论文创作之间的权衡取舍。由于二者在研究范式上存在差异,课题内容难以发表,而学术论文也难以作为课题申请材料使用,特别是如果所申请的课题并不要求论文结题,其申请和论文发表就必然存在矛盾。鉴于此,邓老师认为首先要认清课题和论文主要区别。对于课题申请而言,要明确其申请目的是为了研究经费、评职称还是学科发展,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申请课题的不同动力,也影响申请课题的类别选择。而申请课题的动力越强,对课题的命中概率就越高。从写作的范式上看,论文写作要求用严谨的老方法组合证明有意义的新问题、用新颖的方法证明有意义的老问题或用新颖的方法证明有意义的新问题,而课题申请要讲究用巧妙的方法证明新颖的有意义的问题,一新到底,并且看起来可信。
基于课题申请与论文写作之间的现实矛盾,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邓老师认为,要承认课题申请的尝试性特征,不一定以全部完成课题任务作为论文写作的目标。其次,不一定完全依据前期论文成果或研究方向申请课题,要敢于尝试新问题。最后,课题研究内容要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接下来,邓老师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课题申请技巧,并结合我国主要基金项目类别的具体评审程序和关键细节来剖析申请策略,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特别地,邓老师强调了题目、文献回顾、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乃至研究团队设定等环节的具体注意事项。
最后,邓老师以自己的课题申请经历和论文创作实践为具体案例,详实、生动地分析了上述要点的具体应用内涵。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与会的硕博士普遍认为,邓老师的讲座对课题申请和论文创作实践有诸多独到的见解,为自己往后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财政系 蔡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