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没治好华经济失衡

来源:明报
    人民币升值2%明显地缓和中美紧张的经贸气氛,不少美国具影响力的人士在迫使中国改变汇率方面都把自己的声誉押下去。虽然人民币改动轻微,但足以令这些人保存面子,预料未来一年,他们可能停止或不再积极推动有关问题。

    大部分的对冲基金因为买入的人民币成本仍高于新汇价而出现亏损。反而不少中国的出口企业(多为离岸资本所持有)借着海外与本地的人民币汇率差距,在海外沽售人民币,然后报大出口,以累集人民币平盘。估计这些热钱总额多达3500亿美元(约2.73万亿港元)。

迫升值是硬仗 美政客态度转审慎

    过去两年市场热切期望人民币升值,但愿望一直落空,过去几个月,国际舆论开始不耐烦,评论大部分变得负面。我相信,人民币升值部分重要作用是要平息这些怨气。这场汇率持久战应该给予那些押注在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政客一个教训,就是中国不易就范,而这个教训会令那些人士将来在倡议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显得较为审慎。

    部分美国政客仍会继续要求人民币升值,不过,除非美国经济明显转弱(我相信这可能在12个月后出现),否则向中国施加的压力暂不会再成气候。

    人民币汇价无论变动有多大,对全球或中国本土的失衡改善有限。中国本土方面,投资、出口与消费之间的失衡,主要是人民低财富水平和收入不均所引起。至于美国庞大贸易赤字,则归咎于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令到消费过度所致,所以提高中国工资亦无助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透过联储局取回那些推高楼价的资金,问题才得以解决。

3 亿剩余劳工失业 汇改难急
  
    美国向中国施压,部分原因是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增长太快,强货币可以减慢中国的发展,当然中国亦深明此道,并一直与这些压力抗衡。

   中国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稳定。从工业化走向和城市化的进程上,出现了3亿的剩余劳工,中国在过渡期内遇到的艰巨挑战,在西方国家从未遇过,而中国是绝不容许汇率有太大的波动。

评估新汇率制度 为时尚早

    要评估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现阶段为时尚早。假若每日的变动有0.3%,可能显示中国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占颇大的比重。我估计,倘若欧元及日圆兑美元向相同的方向变动1%,中国的汇率可能会改变0.3%或者更低。

     事实上,欧元及日圆是世界主要的独立货币,欧日占中国出口的36%,但大部分这些出口都是在美国市场定价,所以这些货币对中国出口的实质影响有限。

·节译自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