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学术讨论会(第八讲)——福建农村教育投入研究

    财政系双周学术讨论会于12月23日在经院D座301室举行。曹洪彬博士就福建农村教育投入问题做主题发言。这是《福建农村教育投入课题》的中期成果之一。为完成这一省社科联重点课题,该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依据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福建省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课题研究表明,近年来我省农村教育投入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农村教育投入规模逐年增长,但增速稍慢于城镇教育投入的增长;从总量上看,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低于城镇义务教育投入。(2)以预算内教育拨款为主的财政性投入构成农村教育投入的主体。(3)农村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农村教育管理机制,大幅降低了农民在农村教育投入负担,但是部分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受到了一定影响。
    在第二部分中,他们指出福建农村教育投入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农村教育投入总量不足。(2)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失衡。(3)省内各地市之间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教育投入总规模偏小制约了农村教育投入总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则是省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投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投入总规模偏小制约了农村教育投入总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则是省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投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认为解决我省农村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我省农村教育财政体制。
    (2)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完善我省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3)创新教育供给机制,引入私人资本进入农村教育领域,提高农村教育投资效益。其中,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的PPP模式是一种可资借鉴的做法。
    (4)在农村义务教育中试行教育券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
    (5)加强教育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提高农村教育投入效益。
    (6)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学生收费标准。
     随后的讨论气氛活跃,在场的研究生和老师就教育经费预算、预算绩效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课题组表示会在接下来的修改过程,考虑这些建议,完善现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