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则瞒:摊派型财政下的地方应对——基于晚清厘金和关税收支的比较

主讲人

郝煜

简介

<p>间接税的征收是构建现代财政国家的重要一环。晚清国家在战争冲击下开始转向对国内外贸易征税。然而,厘金收支高度分权,大量收入进入地方外销经费,上报中央收入长期停滞;这与海关税收支的集权、透明和上报收入的持续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通过比较晚清厘金与关税的摊派响应机制,探讨了央地财政博弈中的可信承诺问题。研究发现:由于税务司和海关监督&ldquo;二元管理体制&rdquo;的制衡,以及海关收入分成协议的约束,海关没有瞒报收入和支出的动机;而由于其上报收支数据高度透明,中央不会超额摊派,从而形成稳定的央地财政分成。而厘金由地方分散收支,且中央无法承诺稳定的分成比例,导致地方低报厘金收入;结果,中央在遭遇军事危机等紧急支出时,超额摊派以攫取地方外销经费,迫使地方进一步低报收入。基于1870-1911年省(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鞭打快牛的&ldquo;棘轮效应&rdquo;对于厘金中的地方公共品开支存在:公共品开支增加1两,则下一年的京饷协饷摊派额增加0.407两;而该效应对于海关税则不存在。第二、1895年后的中央对各省的外债和赔款摊派主要取决于历史收入,也取决于当期收入,但是摊派到海关税的外债赔款支出完全被京饷、协饷、海防水师等其他中央支出的减少所抵消,而摊派到厘金的外债赔款支出则仅仅&ldquo;挤出&rdquo;了不到40%的其他中央支出,迫使地方通过低报和瞒报地方军事与公共品开支以低报总开支和总收入。第三,1902年统税改革虽在短期内提高了厘金收入,却遭到地方以&ldquo;厘权流失&rdquo;为由的抵制而失败。本文从央地可信承诺问题的视角出发,部分地解释了晚清走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迟滞,也为理解当代分税制改革和央地关系提供了历史经验。</p>

时间

2025-04-21 (Monday) 16:40-18:00

地点

经济楼N302

讲座语言

中文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

承办单位

类型

系列讲座

联系人信息

许老师,电话:2182991

主持人

李嘉楠

专题网站

专题

主讲人简介

<p>郝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Economic History Review、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经济学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经济史相关研究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ldquo;商的长城&rdquo;重点项目。</p>

期数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论坛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讲(总111讲)

主讲人: 郝煜
主讲人简介:

郝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Economic History Review、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经济学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经济史相关研究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商的长城”重点项目。

主持人: 李嘉楠
简介:
会议
时间: 2025-04-21 (Monday) 16:40-18:00
地点: 经济楼N302
期数: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论坛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讲(总111讲)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
类型: 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