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论坛28日下午分论坛总结报告

20091128日上午,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厦门大学财政系承办的“2009中国公共经济学论坛”暨“2009公共经济与管理国际会议”在厦门大学隆重拉开帷幕。

28日下午两点整,中文分论坛报告第116场,英文分论坛报告第1718场分别在经济学院各会议室如期举行。

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就以下六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争论与趋势;危机下的税收政策:挑战与应对;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危机与转机--对公共政策的思考;危机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创新。并另设博士生专场两场供各高校优秀博士生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与会人员都表示希望通过这个论坛,使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公共财政与公共经济政策,进行更多学术上的沟通与探讨。

每场报告首先由各代表关于其论文进行十五分钟的阐述,之后再进行二十分钟的讨论,整场报告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在各个分论坛报告过程中,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完整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周密详细的数据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中文分论坛第8场,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俊培从三个角度对我国的税收政策发表了看法。首先,他认为在我国税制中,流转税是绝对的主税种,而现有的流转税税率增高了民间投资的门槛,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利于民间经济的发展。中国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点应是下调增值税税率。其次,他认为根据资本、劳动、土地三个生产要素来分类确定所得税税率是不科学的,这样会造成诸多问题。他强调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应采取加计扣除,而不应只是按次按月征收。最后,他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宝贵建议。在中文分论坛第7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管理系主任肖鹏副教授对其《中美鼓励研发税收优惠政策差异与完善》一文进行了阐述。该文由他与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公共管理系助理教授吴永红博士共同著作。他从中国鼓励研发税收优惠的纵向梳理和中美鼓励研发税收优惠的横向比较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鼓励研发税收优惠制度的特点与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国鼓励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思路探讨。

众位与会代表在本次的论坛中所表现出的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大家对当下财政政策的了解。

最后的二十分钟讨论时间内,各个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并对报告论文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7主席杨志勇研究员表示,各位学者应该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做透做深,根据中国国情,在看到我国税收政策的优点上,将研究做的更加细致。

报告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又耐心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与会人员均表示通过此次公共经济论坛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下午五时十五分,十八场公共经济分论坛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供稿人: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