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十五期顺利举行

    12月13日下午4:40,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承办的“财税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十五期”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A501顺利举行。西澳大学商学院、兼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陈晓光助理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税收的资源诅咒——中国证据(Taxational Resource Curse – Evidence from China)”的学术报告。讲座由谢贞发老师主持,经济学院众多老师和同学参加了讲座。
    陈晓光老师先利用税收的跨国典型事实以及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引出这篇研究的基本想法。他认为,在税收任务既定的情况下,矿产资源越多的地区,受到该产业景气波动的影响越大,从而来自该产业税收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非矿产类企业税负变化,进而对非矿产类产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一情形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类似,都包含三个要素:不确定性、两部门和资源约束。因为随意性的税收征管带来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顺周期的税收征管则会使企业在困难时雪上加霜,因此,陈晓光老师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陈晓光老师介绍了这篇研究的制度背景、数据来源以及观察到的特征事实。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概念性框架,理论解析的结果表明,采矿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非采矿业实际税率的充分统计量。在实证分析中,他首先说明了普通OLS回归存在着内生性偏误问题,因此他利用其他省份同一采矿业的利润率波动构造一个县(或市)采矿业税基冲击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非采矿业企业的增值税有效税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逆资源景气周期;与此结果一致,总体有效税率以及所得税偷逃也存在显著且稳健的变化。进一步发现,在增值税有效税率波动越大的县份和非采矿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特别是小企业的数量越少、而企业的平均规模越大。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税收的资源诅咒”现象——税收征管及企业有效税率存在逆资源景气周期,并伴随对企业规模分布及总体效率的负面影响。这为理解众多国家广泛存在的“资源诅咒”现象提供全新的机制和证据,也为分析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及治理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陈晓光老师的讲座引人入胜,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在讲座过程中,他与老师同学们就论文的研究对象、实证方法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受益良多。
 
(财政系 李丽蓉、谢贞发)